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创新发展

2019-04-16 18:39:56 浏览:11978 来源:人民智库

组建应急管理部是我国机构改革的重要举措,更是应急管理体制建设的重大机遇。但是由于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应急管理工作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需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建设中,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指导下,立足当代,放眼未来,将应急管理纳入国家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构建以风险管理为基础,以智慧技术为手段的新时代新型国家应急管理体制。

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高度构建国家应急管理体制

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也是改革发展的目标。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就是全面做好防灾减灾和安全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维护公共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1555411125977122.jpg

所以,需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进行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和体制创新。一是需要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高度,将国家应急管理体制建设放到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中来认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努力构建符合国家安全治理的应急管理体系。二是应急管理是国家安全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必须纳入国家安全治理框架,将应急管理放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来把握。必须遵循国家治理理论,依托应急管理部的日常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各部门的积极作用;同时,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依靠人民群众、依靠社会各界参与,构建公民广泛参与的全民应急管理体制。

基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系统维度构建国家应急管理体制

事件推动型应急管理体制的发展方式,不可避免导致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应急管理工作的被动。一方面由于城市规划不科学、管理不到位,造成灾害隐患增多,风险暴露度增大。如由于城市防洪防汛标准跟不上城市的快速发展,每逢暴雨,必然导致城市内涝或发生洪涝灾害;再如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城市缺失科学的功能分区,城市不科学规划建设增加了民众的风险暴露度。另一方面,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因不断积累风险或产生新的风险,导致灾害事故频发。发达国家将防灾减灾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提出韧性城市建设,如美国纽约提出了《一个更强大,更有韧性的纽约》的规划、英国伦敦制定了《管理风险和增强韧性》的战略规划,都将防御能力和应对能力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建设。

因此,新时代应急管理体制创新发展,需要将应急管理体制建设纳入国家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制定系统长远的应急管理体制建设规划,使应急管理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应该以应急管理体制建设为契机,从提高国家工程防御能力和社会应对能力的战略视角规划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标准,增加社会韧性,降低脆弱性,同时将应急管理的具体任务和工作融入社会发展的各阶段、各领域,避免在规划建设与发展中积累风险或产生新的风险。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既能有效防御和减轻灾害事故的发生,又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应对、灾害发生后快速恢复的强韧性国家。

基于风险管理的专业深度构建国家应急管理机制

从应对灾害到管理风险的重要转变,不仅仅是灾害管理部门的责任,灾害作为负面力量,可能关系到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发展。世界银行《2014年世界发展报告》的主题是“风险与机会——管理风险以促进发展”,呼吁个人和机构成为“具有主动性和系统性的风险管理者”。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成为促进发展的有力工具——它能拯救生命,避免经济震荡,并帮助人们构建更美好、更安全的未来。它特别强调以一种主动、系统、综合的方式来管理风险。政府对管理系统性风险发挥着关键作用,它能提供一个使各方能够共同行动、共担责任的环境,从对已发生的危机作出无准备、临时性的反应的被动状态转变为主动、系统、综合的风险管理。

因此,需要从风险管理专业深度,更积极主动、系统全面地建设与发展应急管理体系。在体制上,需要将风险管理作为应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纳入应急管理范畴,并在管理目标任务、机构人员设置、职责分工等方面设立专业的部门系统规划和管理。在机制上,需要转变风险管理的内涵。其一是需要重视广布型风险,即高频率和低损失的危险事件。需要从规划、设计、施工、维护(养护)、使用、管理、监督检查等各个环节,实行源头治理和精细化管理。对新的规划建设项目,高标准严要求,防止产生新的风险;对已有的系统,进行全面排查、分析、评估,不断发现,及时治理,防止积累风险,或导致风险积聚、放大。其二则是在发展过程中预防或避免产生新的风险和累积风险。巨灾具有不确定性、巨大破坏力、高度复杂性和处置极其困难等特点,给应急管理工作带来巨大挑战,通过建立突发事件情景构建,能更好地认识重特大灾害事故的演变规律,更好地指导应急准备规划、应急预案管理和应急培训演练等应急管理工作,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应急准备措施。

基于智慧科学的技术精度构建新型国家应急管理机制

突发事件的影响涉及到社会各领域,所有的职能部门都不同程度地承担着应急管理责任。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虽然整合了分散于13个部门(或机构)的职责,但也不可能包揽所有职能部门的应急管理职责,部门化管理必然存在体制上的不足。大数据、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AI)技术方法的快速发展,已经将社会各系统有机连接。因此,通过大数据和智慧系统,能有效实现各部门的融合和数据共享,突破部门间应急管理的“信息孤岛”,以达到“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更深入的智能化”,形成基于“同一画面”的应急管理,使得政府、企业和市民可以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而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传感技术的终端采集装备不断完善,新型智慧技术也开始逐步实现对灾害风险更为直接和细致的全面感知,深度挖掘和综合分析能力将为优化政府的应急管理与社会管理职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因此,可以依托智慧技术,构建超越职能部门管理的新型国家应急管理体制,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跨越部门和不同系统的壁垒,来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将信息基础架构与高度整合的基础设施完美结合,使政府职能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与社会民众之间,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进行“深度整合、协同运作”,实现国家安全的有效治理。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106号

健康中国促进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   备案:京ICP备19034875号-1,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7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