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 粤港澳三地行政首长共话大湾区建设
2019-03-26 18:01:08 浏览:9506 来源: 中国智库
3月25日上午,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会”上,广东省省长马兴瑞、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先后发言,共同展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未来。他们一致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主席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今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未来三地将共同努力,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一流大湾区。
马兴瑞表示,谋划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是新时代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这既是港澳从国家发展大局中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和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也为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带来重大历史机遇。对广东来说,推进大湾区建设有利于发挥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深化与港澳互利合作,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他说,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活跃的创新经济、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较高的国际化水平,与国际一流湾区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在发展空间、要素集聚、制度安排等方面更具优势,完全有条件、有能力顺应全球发展潮流,承担起代表我国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重要使命。
他表示,广东将抓住机遇,以大湾区建设牵引带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将大力推进设施的硬联通和机制的软联通,与粤港共同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加快完善以广深港、广珠澳和跨珠江口通道为主轴的内部快速交通网络,努力促进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加强与港澳在法律服务、金融、医疗、建筑等领域的规则对接。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政务服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加快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将扎实推进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共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将深入推进开放合作,共同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将积极增进三地民生的福祉,共同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林郑月娥在发言中介绍,为了让香港抓住大湾区以及不断增长的东盟市场所带来的机遇,香港特别行政区本届政府采取了一些重大举措,包括为创新科技公司和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订立新的上市制度;为满足一定条件的在岸和离岸基金提供利得税豁免;为债券发行提供补助,特别是在香港发行的绿色债券;与内地、英国、法国、瑞士和卢森堡落实基金互认;推出快速支付系统和虚拟银行牌照以支持金融科技;以及建立金融学院培养本地和内地人才。《规划纲要》定下了建设国际金融枢纽的明确方向,以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她表示,期待香港在实现这些目标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林郑月娥说,香港大有潜力为大湾区发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出贡献并从中受惠。她介绍,香港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包括香港本地的大学、香港科学园及数码港的科技转化能力,香港的法治,完善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及香港的国际联系。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过去20个月推出了许多政策和项目,投入了约130亿美元,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并提供额外税务扣减,以鼓励私营企业投资研发。香港本地的大学与多所海外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将有助加速在大湾区内建设主要科技基础建设,推动跨境和跨学科的合作研究项目,并将加强产、学、研的深度整合。
此外,香港具深度和流动性的资本市场可提供私募基金直接融资或通过上市筹集资本的渠道,有助推动科技成果作商业应用。“我认为大湾区不仅具备潜力成为东方硅谷,更可以成为同时具备硅谷和华尔街特点的城市群。”林郑月娥表示。
崔世安在发言中说,粤港澳大湾区承担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希望成为全球最佳创新之地的使命,为澳门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全力配合国家部署,加强与各方的密切沟通联系,全力深化合作,并具体谈了五方面看法。
第一点,《规划纲要》一方面是对过去40年来国家改革开放发展成就的肯定,另一方面又构建了新时代国家发展建设、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必将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二点,《规划纲要》是对香港、澳门在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的贡献予以肯定,是对“一国两制”这一港澳最大优势的肯定。
第三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为澳门参与国家发展战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并且在此过程中实现国家对澳门定位、实现经济适度多元、保持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
第四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为粤港澳三地带来全新的发展机会,也对三地的深化合作提出更高要求。机遇与挑战并存,澳门各界要加强团结,把握好这个机遇,有力应对挑战。
崔世安表示,从总体环境来说,粤港澳大湾区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基础良好,三地在合作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结构性以及操作性的问题也十分复杂。其中,核心的问题就是澳门如何在坚持“一国”的前提下,协调平衡“两制”和“三个法域、三种税制”的差异。经济制度、法律体系和行政体制等方面的差异,不可避免会对各要素自由流动造成影响,推进大湾区建设,就是要化挑战为机遇,重点解决这些问题。澳门着重在规则衔接、制度创新等方面,与大湾区兄弟城市共同探讨,以先行先试的创新合作,寻求实质性的突破。
第五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是时代的命题。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要与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四个更加积极主动”的重要指示结合起来,以合作共赢打造统一市场,在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浪潮中,担起中国经济综合创新的重任。